requestId:6868ced8a6f228.08386389.
廣西柳州三江侗族自治包養網縣包養將黨的組織優勢轉化為扶貧的動力,積極為貧困村選優配強班子,增強村級組織帶動力。
2016包養年,三江全縣4138戶1.7萬人實現脫貧,9個村脫貧摘帽。目前,全縣貧困村減少到77個,包養網貧困發生率由此包養網前的25.22%下降到20.51%。2017年,三江全縣計劃脫貧摘帽村為17個,力爭讓1.3萬人脫貧。
選好村支書結對搞幫扶
柳州市委常委、三江侗族自治縣縣委書記袁東升介紹,針對部分貧困村流出黨員多、隊伍老化等難題,三江制定了“一帶二幫三,先鋒促脫貧”活動實施方案,明確從項目、資金、技術、信息等方面,加大對黨員帶頭致富、帶領群眾共同致富的支持力度,組織引導1名有幫帶能力的農村黨員,帶動2戶貧困包養黨員包養和幫扶3戶貧困群眾,形成了黨建促脫貧的喜人局包養網面。
三江縣良包養網口鄉產口村曾是基層黨組織軟弱渙散的典型。包養2014年村兩委換屆以來,在包養網年輕黨支書吳興豪帶領下,該村創建“黨支部+合作社+農戶”模式,積極推動田里養魚、村邊養蜂、山上養雞、樓下養竹鼠的產業模式,帶動村民發展稻田養魚100多畝、鳳雞養殖示范基地1.2萬羽、竹鼠養殖1500對,產值達150萬元,包養網實現人均純收包養網入由2010年的包養網2190元增長到2015年的6135元。
三江縣林溪鎮高秀村返鄉創業黨員吳包養國安,帶領村民將全村5000畝荒山種上了杉樹,辦起了“綠色銀行”。此外,他包養還帶領全村235家農戶發展稻田養魚產業,利用牛糞發酵養殖蚯蚓喂魚,在魚塘邊套養土雞、種植韭菜等。目前,高秀村的魚十分搶手,湖南、廣西等地客商紛紛前來簽訂銷售合同,吳國安因此獲評廣西農村科技致富能手。
選準一個人帶富一個村
三江縣長吳樂介紹,當地黨組織結包養合本地侗族的“多耶”“月也”等風俗文化,組織村里的黨員、“雙帶”能人利用全縣200多座鼓樓、戲臺舉辦鼓樓夜校,講授實用技術,分享致富經驗。
據包養網悉,2016年三江縣共舉辦各類農村扶貧培訓班57期,培訓包養網8500多人。通包養過組織召集、協會互動的方式,推廣能人辦協會、協會育人才、人才興產業、產業促發展的思路,一大批“土專家”“田秀才”破“土”而出。目前,納入縣級鄉土人才庫的各類鄉包養網土人才就有近500名,他們以“傳、幫、包養網帶”形式,帶領廣大群眾脫貧致富。
黨建扶貧中,包養三江縣按照“選準一個人、帶富一個村”思路,堅持把選優配包養網強帶頭人作為核心舉措,讓優秀人才成為農村經濟發展的領頭雁。
干部駐村思路拓寬
三包養江縣林略村地處湘黔桂三省區交界處,海拔1000米左右,屬少數民族聚居區和高寒山區。2016年3月,林略村迎來“90后”第一書記楊海強。
林略村雖然經濟落后,但擁有高山天湖的自然風光和包養千戶侗寨、百年鼓樓的民族風情。楊海強向村里的石家兄弟提出了建農家客棧的想法包養。2016年7月,擁有6間客房的林略農家客棧開張營業了。不用出門打工,石家兄弟一年便能收入幾萬元。目前,林略村幾家提供餐飲服務的農戶也在積極改造店面。
為讓更多貧困群眾早日脫貧致富,楊海強邀請電商能人在林略村開展電商培訓和電商論壇,鼓勵外出務工的農民工、大學生返鄉發展電商。2016年3月,林略村成立了三江縣第一個農村電商服務站,林略村高包養網山農產品包養的品牌價值凸顯。
2016年4月至12月,林略村實現農產品電商渠道銷售130萬元,為村民開拓出網上脫貧之路。2016年底,全村95戶445人實現脫貧。
柳州市發改委辦公室主任劉國棟在三江縣玉馬村任第一書記的4年中,共引進項目資金1600多萬元。建成甕包養口公路橋,結束全村群眾涉水進村的歷史;修通長達20公里的四級公路,使得村民進出有了第一條水泥路;為該村創建了茶葉專業合作社,使全村茶葉種植面積擴大至1000多畝。
三江縣委書記袁東升介紹說,從2013年至今,全縣共選派175個縣級以上掛點扶貧單位的514名機關干部脫產駐村,幫助當地培育優勢產業。
TC:
發佈留言